这两天,屠呦呦的经典语录,再一次让大众默默诵咏:
我喜欢宁静,
蒿叶一样的宁静;
我追求淡泊,
蒿花一样的淡泊;
我向往正直,
蒿茎一样的正直。
语中的蒿就是青蒿,它能惊天动地、惊世骇俗,因为一个人如此喜欢它,还为她赢来了举世称道的诺贝尔医学科学奖!
当然,还有一首古今闻名的《六羡歌》更是脍炙人口:
不羡黄金罍,
不羡白玉杯。
不羡朝入省,
不羡暮入台。
千羡万羡西江水,
曾向竟陵城下来。
茶圣陆羽,与中国医学科学诺奖第一人屠呦呦,二人怎能相比?一个在古,一个于今,但他们的人生境界和旷世情怀,注定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!
与青蒿素相比 茶历史更为悠久
单就绿茶而言,其中的茶多酚,包括类黄酮,表面看是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,而最为关键的,是它形成了茶的强抗氧化特性,用以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氧化活性,降低心脏病的患病风险。
茶多酚的抗癌作用,是它具有介导DNA氧化和诱导葡萄糖醛基转移酶的潜力,从而有助于消除毒物和致癌物。
茶多酚还对有益的肠道菌群有促进作用,抑制与年龄相关疾病有关的活性氧的生成。
茶多酚,包括类黄酮和黄酮类化合物的总摄入量的大小,与降低致命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关。同时对慢性肾病、神经退行性病变和癌症有预防作用。
还有红茶中的茶黄素和茶红素,可以增强人体代谢作用,可缓解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血糖症,在治疗糖尿病方面也有潜在的益处,并对晚期卵巢癌具有辅助治疗的潜力。 以及乌龙茶与绿茶提取物,可共同诱导DNA损伤和分裂,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、增殖及肿瘤发生,在乳腺癌的预防方面显示出一定潜力。
总而言之,统而言之,茶的药用价值已被几千年来的药理实践所验证,延续至今,举不胜举。
青蒿比不上茶 为何引人注目
人类为了抵御病毒和细菌的入侵,保护和延长生命,发现和发明了药物。但人体以及病毒和细菌对药物的适应性,会在长期使用这些药品过程中,持续弱化了药物的靶向作用,慢慢变成了抗药性。如果此种或此类药物不能升级换代,就必须有其他药物来补位。青蒿素通过延长使用时间,解决了全球部分地区的抗药性问题,自然会再次引起全球轰动。
青蒿是什么?相信不少人并不陌生。青蒿,一年生草本植物,植株有香气,广泛分布在东北、华北、西北、西南和东南,遍布四面八方,诸如吉林、辽宁、河北、陕西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省区的低海拔、湿润的河岸、砂地、山谷、林缘、路旁等处星散生长,朝鲜、日本、越南、缅甸、印度及尼泊尔等国也有分布。青蒿主根单一,垂茎单生,株高可达1.5米,每年6至9月开花结果。人们早已发现其药用价值,直接砍倒后,拿干草引燃,驱赶蚊虫。全草和果实洗净鲜用,或晒干后直接入药。
青蒿素是青蒿的衍生物,主治疟疾,同时对治疗结核病潮热、中暑、皮肤瘙痒、荨麻疹、脂溢性皮炎和灭蚊等效果也非常显着。屠呦呦和她的团队,因为发现青蒿素并应对抗药性,每年可以让地球上的一百多万人,避免因疟疾被死神夺去生命。
探究茶与青蒿 谁更不可多得
茶是常年绿木本植物,野生遍布于我国沿黄部分地区,以及长江以南各省的山区,加之长期以来,经广泛栽培,茶已成当代农业农村的重要产业支柱,成为生活里的一道亮丽风景。
对科学家、医学家来说,将茶中的植物化学成分提纯为治病救人的药物,相信与提取青蒿素的工艺不差上下,但为什么没有这么做?可以假设:一旦茶变成了药,从此再也没有茶,再也没有茶文化,再也没有人类与茶之间的那份传递与惬意享受了。
回归本质,茶与青蒿,既有不同之处,也有相同之心。青蒿是一株草,茶是片片叶子,都是为了人类健康而不懈努力。青蒿为药,可以为人类健康提供多一道保险。茶,却可饮可赏,能够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、追求和体味、享受。茶可为介,以茶会友,其乐无穷。但炒作它,神话它,并不可取。
至此,对于茶与青蒿谁更不可多得,想必大家已心有定数……
茶与青蒿,谁更不可多得,其实并不重要。而茶作为与我们朝夕相处几千年的好朋友,善待它,更重要。
(文中个别图片来自网络)
原创:丘石顽主 转载请注明出处